市場份額遭行業龍頭擠壓
11月20日,中力股份將主板IPO上會。其IPO融資金額為13.36億元,發行不超過61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份的15.21%。以此計算,其目標估值為87.84億元。
中力股份上會稿顯示,自2013年以來,公司電動倉儲叉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國內同行業第一名,2022年銷售量占國內電動倉儲叉車銷售量比例達40%以上。
行業地位摘要,數據來源:上會稿
不過,中力股份能否成功過會,還需要打個問號。其存在不少值得關注的地方,比如第一大客戶是競爭對手的子公司,且該公司還是中力股份的股東;第二大客戶為2018年成立的荷蘭公司,注冊資本僅1歐元;5名股東屬于突擊入股。
另外,中力股份盡管是細分領域的第一名,但擴大到整個叉車行業來看,中力股份排名并不占優。且該細分領域正在受到叉車行業龍頭的沖擊。
市場份額遭行業龍頭擠壓
中力股份成立于2007年9月,在其設立之初便考慮到內燃叉車市場競爭激烈,而選擇將資源重點投入在電動叉車上。屬于早期“吃螃蟹”的那一批。
我國電動叉車早期主要以鉛酸電池作為動力,存在的缺點比較多,比如充放電次數少,使用壽命短,維護要求高,對環境影響較大,且充電時間較長。
之后鋰電池“橫空出世”,不但較鉛酸電池充電速度更快,使用壽命更長,維護成本較低,綠色環保。而且相較于鉛酸電池,鋰電池具備質量更輕、體積更小、能量密度高的特征,因此鋰電池叉車車型更加緊湊,整車穩定性更高。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的數據,2017年我國鋰電池叉車銷售量僅為8681臺,2022年迅速增至433.410臺,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18.61%,占電動叉車銷售量的比重從2017年的4.26%提升到2022年的64.23%。隨著鋰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的進程將加速。
中力股份上會稿顯示,公司自2019年起連續4年實現國內鋰電池叉車產銷量排名第一。中力股份的營業收入也由2020年的24.77億元增至2022年的50.11億元,歸母凈利潤也由2.21億元增至6.27億元。
財務摘要,數據來源:上會稿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中力股份在細分領域成績喜人,但在叉車領域相較龍頭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根據美國《MMH 現代物料搬運》雜志發布的2022年全球叉車制造商排行榜數據,中力股份以7.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排在第11名。A股上市公司杭叉集團及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則分別排在第8名和第7名,相關銷售收入為20.69億美元和22.58億美元。中力股份差不多只有杭叉集團的三分之一。
2022年全球叉車制造商排行,數據來源:上會稿
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上市公司安徽合力的控股股東。在中力股份上會稿中,安徽合力被中力股份列為同行業可比公司。從研發費用來看,2023年上半年,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11億元和3.46億元,而中力股份只有7674.06萬元。另外,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團2020年至2022年最低值也有5.38億元,而中力股份最高值也才1.45億元。
研發費用率方面,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團最低值也有3.93%,而中力股份最高值也才3.07%。
即這兩家龍頭不但營收比中力股份要高,而且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率也比中力股份要高。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內燃叉車龍頭正在鋰電池叉車領域發力。
杭叉集團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25.15億元,同比雖然只增長10.12%。但其歸母凈利潤為13.05億元,同比增長74.89%。對此,杭叉集團在公告中表示,業績增長的原因包括圍繞主業優化布局、補短提能,積極實施“新能源戰略”,公司鋰電新能源叉車及國際化業務產銷規模實現快速增長。
安徽合力的情況類似,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31.32億元,同比雖然只增長9.9%。但其歸母凈利潤為9.87億元,同比增長43.88%。對此,安徽合力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圍繞“電動化、低碳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目標,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公司鋰電新能源叉車及國際化業務產銷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推動公司經營業績同比提升。
2023年上半年,中力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為28.22億元,同比增長20.64%。其中占主營業務收入70%以上的電動叉車同比增幅放緩至19.42%。中力股份此前2021年和2022年的同比增幅為83.51%和20.62%。
那么,當初靠“先發優勢”拿下細分領域第一的中力股份,在叉車領域龍頭的沖擊下,其第一名能保持多久?
第一大客戶有多重身份
國際競爭對手方面,中力股份申報稿中列舉了豐田自動織機株式會社、凱傲集團、永恒力集團、三菱物捷仕有限公司、科朗設備等。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競爭對手凱傲集團旗下有一家名為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下稱“林德叉車”)的公司。而林德叉車在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均為中力股份的第一大客戶。相關收入分別為2.67億元、5.45億元、6.67億元、2.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80%、12.97%、13.31%、7.74%,其中2020年至2022年不管是金額還是占比均連續增長。某注冊會計師對記者表示,競爭對手的子公司為第一大客戶,監管層可能會關注企業的獨立性和持續盈利能力。
并且林德叉車還是中力股份的股東。2019年7月,中力股份實控人何金輝控制的長興中年春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將中力股份彼時4.99%的注冊資本轉讓給了林德叉車,作價8395.21萬元。
4.99%與5%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區別不小。證監會官網顯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統稱大股東,在減持方面大股東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
觀察者網初步計算,若中力股份達到87.84億元的目標估值??紤]稀釋作用后,林德叉車手中股份的估值為3.48億元,相較8395.21萬元的受讓價增值了2.64億元,增值率為314.41%。
另外,中力股份首份申報稿為2022年7月公布,所以創新工場、嘉興鼎韞投資、先進制造產業基金、安吉兩山投資、海南澄義咨詢等5家公司屬于中力股份提交本次發行上市申請材料前12個月內的新增股東,即屬于突擊入股。
除了股權方面,中力股份2023年上半年第二大客戶EQUIPMENT 4 U B.V. 也有看點。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中力股份對該經銷商的有關收入分別為735.28 萬元、2469.69萬元、8153.38萬元、7146.59萬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61.89%。
注冊資本摘要,數據來源:回復函
作為半年有關收入便達七千萬的客戶,EQUIPMENT 4 U B.V的注冊資本卻僅僅為1歐元。對此,中力股份在回復函中表示,荷蘭公司特別是私人公司的注冊資本一般不會設置太高,且注冊資本并不能體現公司真實的資金實力。EQUIPMENT 4 U B.V.注冊資本為1歐元,并不影響其股東投入資金開展業務。此外,經銷商主要依賴于其客戶、渠道資源開展業務,不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
某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則對觀察者網表示,“在中國,一般情況下,股東以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注冊資本小的,可能承擔的責任更小?!?
關于假如有爭議、訴訟、執行等情況發生時,注冊資本僅為1歐元是否有潛在風險等問題,截至發稿,中力股份尚未回復采訪函。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