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三底已過,蓄勢待發
回顧三季度,政策、經濟和市場的三重底已經確立并被再度確認;展望四季度,積極因素逐漸積累,風險因素相對有限,預期扭轉驅動的行情蓄勢待發。
首先,從前三季度的市場表現來看,過往市場的運行邏輯在今年不斷被打破,導致行情節奏不及預期,但當下政策、經濟、市場三重底已經確立,并且市場底在9月外資流出壓力下進一步夯實。其次,從當下的政策模式來看,政策力度很大,但在地產、城中村、化債等領域小步快走,執行很低調,盡管短期信號效應偏弱,但積極的變化會逐漸被市場感知。再次,從四季度的形勢來看,預計經濟將穩步回升,投資者信心會逐漸恢復,中美關系將呈現階段性緩和跡象,美聯儲年內可能不再加息,人民幣貶值壓力將緩解,市場增量資金將來自場內觀望投資者重新加倉,而外資流出的邊際影響正在減弱。最后,從配置策略來看,把握節奏至關重要,建議按照順周期、科技、白馬分三個階段布局。
國泰君安證券:做好“防守反擊”的準備
市場調整接近前低,做好“防守反擊”的準備。近兩年以來海外“高利率、高通脹、高油價”,意味著總有一類高名義回報的資產,客觀上形成了海外資本對國內市場的“緊縮效應”,類似擾動在上述宏觀環境切換前依然會存在。但對A股而言,海外緊縮效應并不是突發現象,對國內股票市場總體影響有限,可以在組合上回避外資重倉。經過長時間的調整,上證指數接近8月25日低點,市場成交持續回落,隱含市場預期正在接近一致,空頭力量逐步衰竭。我們認為股票市場技術性反彈將逐步接近,短周期經濟數據企穩(經濟預期現階段不再快速往下),以及對增量“活躍資本市場”政策和市場托底政策的預期上升均有望形成有利條件,做好“防守反擊”的準備。但市場共識的凝聚能力、運行的高度和持續性,仍取決于中長期的不確定性將如何被解決。
繼續看好硬科技(裝備制造和材料),底部反彈看金融?,F階段我們的投資策略觀點是:高度不高震蕩很長,不靠預期而靠交易。投資重點在風險特征不高、預期分歧大、微觀結構好的板塊和個股:1)8月底以來率先推薦,繼續看好硬科技(裝備制造和材料)中的題材股:股價調整和換手充分,外資持倉少,微觀交易結構好;制造業庫存接近底部,營收降幅收窄,盈利預期調整充分;政策與事件催化密集,國產替代是當前更易凝聚共識的主線,推薦電子/軍工/汽車/機械等。2)A股持續調整背景下增量市場托底政策預期升溫,底部布局金融:券商。3)對穩健投資者,高分紅央國企仍是為數不多的選擇:運營商/公用事業/高速公路等。
中信建投證券:內需慢修復,穩扎穩打
假期間美債收益率大幅跳升后回吐,全球股市多下跌,油價調整,商品走弱。國內出行人數創新高,消費繼續呈現改善,修復趨勢有望逐步確認,中美關系繼續呈現積極信號,中國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仍需觀察,股市信心修復需經歷一個過程,同時十月有望看到進一步政策落地。關注行業:汽零、有色、半導體、海風、通信、白酒、消費建材、銀行等。
海通證券:市場或將迎來向上的轉機
年初以來A股一波三折,在經歷1月的普漲、1月底至5月初的結構性行情后,市場在海內外的擾動下進入調整,目前從估值、資產比價及交易情緒等指標來看,股票市場性價比已經凸顯。
展望四季度,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推動基本面回暖、活躍資本市場措施落地,中美關系等外圍環境出現積極變化,市場或將迎來向上的轉機。
華泰證券:雙節期間海外風險反復,國內主動補庫漸進
雙節期間,海外震蕩下港股再次進入分子分母角力期。國內分子端逐步企穩:①8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指示主動補庫漸進;②雙節假期期間旅游出游收入修復水平強于五一/元旦,且人均消費超越2019年;③高線城市地產銷售有所改善,但持續性有待觀察。海外風險仍存,雖然本輪美債上行主要受到海外基本面及期限溢價影響,且美國經濟韌性→國內出口修復→經濟回暖,利好港股分子端,但美債上行過快或引發股債性價比處于極致位置的美股發生波動,港股/AH溢價的修復或較為波折。配置方面,建議關注景氣爬坡順周期行業(工業金屬、鋼鐵)、獨立景氣行業(游戲、醫藥、電子)。
興業證券:決勝四季度
四季度A股市場有望迎來修復行情:1)中國經濟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四季度基本面有望繼續修復;2)近期海外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預期,四季度來自外資流出的壓力有望緩解甚至逆轉;3)四季度也是市場展望未來、對明年的預期提前price in的窗口;4)資本市場呵護舉措已在提振市場信心,推動資金面供需格局持續好轉;5)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四季度進一步的加碼依然可期。
展望四季度,當前經濟呈現底部企穩跡象,高景氣行業占比仍處于底部但已逐步回升,因此建議進攻高景氣,紅利低波為底倉,沿兩大主線布局。一是高景氣行業占比已在逐步提升,關注“118中觀景氣框架”中景氣度較高、邊際提升明顯的行業,包括半導體、計算機、出行鏈、汽車、家電、工業金屬等細分方向;二是經濟仍處于弱復蘇、外圍擾動尚存,建議仍以中長期確定性應對短期不確定性,布局紅利低波類資產,重點關注石油石化、運營商、保險、電力和交運;此外,港股電信運營商、能源(石油、煤炭)、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優質央國企龍頭也具備較強的高股息配置價值。
廣發證券:海外流動性壓力加速A股估值溝壑收斂
中美“政策底”共振仍在醞釀,短期擇優困境反轉,中期堅定新投資范式下的“杠鈴策略”。中國經濟企穩跡象初顯。美債利率在經濟韌性與債市供需影響下快速攀升,潛在流動性影響不可忽視,中美政策底共振反轉的大機遇仍在醞釀。
A股“估值溝壑”大概率繼續收斂,低估值更受益。短期擇優低估值“困境反轉”、中期堅定“杠鈴策略”:(1)中報“困境反轉”亮點(家電、家具、紡服、汽車含重卡、船舶)、困境反轉政策受益(地產、券商);(2)科技奇點確定性——數字經濟AI+:服務器、光模塊、半導體設計;(3)永續經營確定性——“中特估-央國企重估”,高股息率&高自由現金流:煤炭、石油石化、電力。(4)港股兩條線索:一是經濟企穩受益:港股互聯網、可選消費(紡服/食飲)、大金融;二是困境反轉內外需鏈條:地產、建材、家電、工程機械。
銀河證券:蓄勢筑底,尋找相對低位
10月的重點是在震蕩筑底階段尋找階段性相對低位。近期政策頻發,投資者信心正在建立中,但是投資者信心的完全恢復既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當前市場在指數探底震蕩階段,日均成交金額萎縮,但是賺錢效應尚可,體現在如醫藥、電力、煤炭等板塊,底部區域建議持續布局,以穩贏中期市場向上機會。具有長期增長動能的行業可創造穩健的業績,好業績是永不褪色的投資理念。積極策略是結構性布局,在相對性低點尋找可攻守兼備的組合,即相對低位+有政策利好預期的板塊是10月結構性行情配置的主要方向。投資策略應當聚焦有望受益于政策助力板塊里的低估值價值股+成長型價值股。10月建議戰略性布局消費、科技、能源等板塊里的價值股。
華安證券:雙節期間海外風險反復,國內主動補庫漸進
9月市場高開低走、整體維持弱勢調整,主要是受海外貨幣政策繼續緊縮擔憂加劇的影響,對沖了國內地產與活躍資本市場落地帶來的利好。展望10月,盡管美國經濟和就業數據超預期強勁有望維持美債利率高位運行,但考慮到美股對此反應已經充分且匯率對此反應也有所鈍化,整體對A股外部偏好影響有限;國內經濟延續修復態勢,市場對基本面的質疑有望隨著宏觀經濟數據的逐步驗證,信心將逐漸改善支撐內部風險偏好上行,尤其是10月中旬出爐三季度數據和9月數據大概率超預期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保持寬松不變,10月無美聯儲議息會議疊加匯率反應鈍化,降息存一定概率,央行預期引導下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緩解,外資流出趨緩。因此A股所面臨的整體環境較9月有所改善,同時考慮到年末年初的交易性行情和春季躁動季節性行情,當前時點已無需慣性悲觀,可以逐漸樂觀起來。
我們認為兩個配置思路值得重視和增加配置:一是經濟的溫和復蘇鏈條,這有望成為后續市場最大預期差所在。盡管經濟已經連續2個月以上出現了環比改善,但改善幅度不明顯使得市場普遍對經濟前景悲觀預期仍未扭轉仍有擔憂,但在我們看來經濟漸進式改善的確定性已然明確,后續隨著經濟數據的更多證實,市場預期將得以扭轉;二是成長板塊中具備中長期潛力的方向,新能源車產業周期逐步過去,人工智能新產業周期遠未成熟,但市場對電子新一輪產業周期有所期待,因此圍繞電子產業周期和以華為鏈為核心的方向進行配置同樣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
國金證券:10月A股大概率迎來反彈行情
預計10月A股在見到“盈利底”與“估值底”之后,隨著基本面、流動性及情緒面的驅動力逐步回升,將大概率迎來反彈行情。期間,隨著美債收益率“見頂回落”,港股市場的“估值底”亦將呼之欲出,屆時,其將同時受益于海外及本地流動性回升,以及印花稅、紅利稅下調等政策紅利預期,或更具彈性。
國內來看,三季報上市公司利潤或將超預期回升,疊加M1回暖將從基本面及流動性支撐A股。海外來看,美國勞工市場供需錯配較為嚴重,意味著職位空缺數越多并不一定代表實際就業機會越多,尤其是隨著企業成本持續攀升,將導致美國產出水平下降及失業率抬升。故傾向于關注美國勞動市場的需求端數據,即觀察到非農就業、失業率等目前均已出現放緩跡象,并維持對四季度美國經濟、通脹及債券收益率趨于下行的預判。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