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作為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重磅組成部分,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各個分論壇如約舉辦,論壇上,宣昌能、方星海、蔡建春等多位金融監管高層釋放重要信息。
宣昌能: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11月5日,在第五屆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 “金融支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近年來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和新冠疫情等持續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擾亂全球經濟秩序,拖累經濟增長,加劇通脹壓力。央行采取多方面措施,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具體來說,宣昌能表示,一是持續推進完善供應鏈金融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供應鏈票據貼現,加強供應鏈票據平臺、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供應鏈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廣,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可能性和便利性。截至今年8月底,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13.3萬億元。
二是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央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截至9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8.8萬億元,同比增長30.8%。
三是常態化開展多層次融資對接,提高融資效率。宣昌能表示,央行指導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金融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融資對接活動,發揮好行業主管部門的信息優勢,通過線下主動走訪行業主管部門推送等暢通銀企對接渠道。截至2022年7月末,全國共建立包含72.6萬家受疫情影響行業企業和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名錄庫,累計發放貸款10.6萬元。
四是發揮好匯率的自動穩定器功能,提升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預期整體平穩,雙向浮動彈性增強,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的功能。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加強預期管理,提升避險能力。今年以來,企業套保比例提升至26%,匯率避險首辦戶超過2.9萬家?!毙鼙硎?。
在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加強對跨境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持保障方面,宣昌能表示,央行不斷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重點經濟體貿易投資活動中的人民幣使用,推動大宗商品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積極建設和推廣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設施,上半年我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20.3萬元,同比增長16%。
宣昌能表示,下一步央行要繼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繼續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提升對重點領域的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水平;持續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相關政策制度和基礎設施,夯實人民幣在貿易投資等實體經濟領域的使用基礎。
方星海:擴大開放,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分論壇上的致辭時指出,將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安排,進一步便利境內外投資者跨境投資,更好支持企業跨境融資發展。健全GDR、CDR發行等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推動企業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支持各類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務實合作,擴大滬深港通股票標的,將更多A股上市公司納入,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支持和協同港方在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方星海表示,多措并舉拓寬跨境投融資渠道,市場開放持續深化。持續完善滬深港通機制,優化交易日歷安排,將不可交易天數減少一半;擴大交易標的范圍,先后將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科創板股票和ETF納入標的范圍。截至今年9月底,滬深股通資金合計凈流入1.68萬億元。不斷拓寬境外上市融資渠道,優化滬倫通機制,境外拓展到瑞士、德國等歐洲市場,境內拓展至深交所。已有5家A股公司在英國、7家A股公司在瑞士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累計融資超過85億美元;目前還有3家A股公司正在發行GDR當中,有16家公司已經宣布要發行GDR。境外發行GDR將有力促進A股上市公司的國際化經營。
方星海表示,推動A股納入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指數,納入比例不斷提升。中日、深港、滬港ETF互通相繼開通,已推出11只中日ETF互通產品、6只內地與香港ETF互通產品,即將推出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ETF互通產品。持續擴大期貨期權特定品種開放范圍,境外投資者踴躍參與。已經向境外投資者開放的原油、PTA、鐵礦石等7個期貨品種,其境外投資者占各品種全部交易和持倉的比例都在10-20%之間,有效提高了這些品種的市場運行質量。支持香港推出A股指數期貨,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工具。支持境外優質企業到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熊貓債券,累計發行熊貓債78只,發行規模1182億元。
方星海指出,加強雙多邊交流對話,跨境監管合作取得重要進展。證監會已同67個國家(或地區)建立監管合作機制,是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的常任理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定期主動與境外機構投資者溝通,增進國際金融界對我國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了解。本著依法依規、專業務實的態度推進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在合作中,我們學習借鑒成熟市場上市公司審計監管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和關注重點,這將有助于夯實我國上市公司信披質量,提高上市公司監管水平。
方星海表示,將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安排,進一步便利境內外投資者跨境投資,更好支持企業跨境融資發展。健全GDR、CDR發行等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推動企業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支持各類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務實合作,擴大滬深港通股票標的,將更多A股上市公司納入,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支持和協同港方在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蔡建春:科創板日益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
11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分論壇上表示,目前科創板總市值超6萬億元,日益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
圍繞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蔡建春從國際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制度機制、互聯互通存托憑證、債券領域開放、國際行業治理方面介紹了進展。
國際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制度機制方面,蔡建春指出,滬港通和QFII規則持續優化,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務。目前,外資占滬市日均交易比重接近10%。
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方面,據蔡建春介紹,滬倫通成功推出后,進一步擴展為互聯互通存托憑證制度,目前已涵蓋英國、瑞士、德國三個境外市場,共計8家滬市上市公司發行GDR,融資70多億美元。
債券領域開放方面,蔡建春指出,隨著相關業務由試點轉向常規,境外發行人在上交所發行熊貓債券和“一帶一路”債券已累計超過1000億元。另外在不久前,上交所還聯合中國結算發布專項規則,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開立證券賬戶參與交易所債券投資。
近年來,上交所先后推出了滬港通、滬倫通、ETF期權、中日ETF互通、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科創板做市商制度等創新舉措。
蔡建春回顧十年來滬市投融資情況表示,滬市新增上市公司1250家,IPO融資額近1.7萬億元;公司債券累計發行26.4萬億元。目前,滬市股票總市值45萬億元,位居全球第3位;債券市場總托管量16萬億元,保持全球最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地位;ETF成交金額、市場規模穩居亞洲第1、第2位,ETF期權交易規模位居全球同類產品前列。去年啟動的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順利推進,目前已有12只產品上市,融資390億元,帶動了近2000億元的投資,未來發展大有可期。
金融市場改革創新方面,蔡建春指出,2018年以來,上交所深入推進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重大改革任務,目前科創板已有483家上市公司,IPO融資累計超過7300億元,總市值超6萬億元,初步形成支持科技創新的市場生態,日益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
另外,為助力上海金融市場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上交所積極支持綠色企業上市,鼓勵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情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產品。據蔡建春介紹,目前,已有超過120家新能源、節能環保企業上市,800余只綠色債券及綠色資產支持證券掛牌,托管規模超過3700億元,發布93只綠色相關指數,綠色主題ETF總市值近300億元。
回顧今年市場情況,蔡建春表示,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資本市場經受住了考驗,展示了較好的韌性和活力,在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合理穩定預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滬市來看:一是IPO融資額位列同期全球第一,有力支持了實體企業融資發展;二是主板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8%和5%,展現了較強的韌性;三是科創板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3%和25%,顯示了較好的成長性。
展望未來的資本市場開放,蔡建春表示將繼續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堅持注冊制改革“三原則”,切實承擔起改革實施主體責任,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優化上市審核、發行承銷、交易等一系列制度機制。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