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 投稿專欄 / 課堂 / 熱點 視頻 / 戰略 > 還有多少人在死扛?

還有多少人在死扛?

2023-10-24 08:35? 來源:格隆匯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格隆匯

現在,敢打開股票賬戶看看嗎?

01

其實,不僅A股在跌,全球主流股市都在跌。

8月以來,標普500累跌8%,納指累跌9.5%。歐洲股市方面,英國富時100累跌逾4%,法國CAC40指數累跌9.2%,德國DAX指數累跌10.3%。亞太股市中,日經225指數累跌7.4%,韓國綜合指數累跌11.6%。同期,滬指累跌10.7%,深證成指累跌15.7%,滬深300累跌13.46%。

有沒發現,全球主流股市這波見頂時間基本是同步的——均為8月1日前后。

碰巧的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是于8月初突破去年10月底,創下新高的。而之后,利率從4.1%左右一路狂飆,到目前為止,最新報價為5.023%。短短2個多月,10年期美債利率飆升了90個基點,對全球股市的壓制是顯而易見。

還有多少人在死扛?

美債為何被瘋狂拋售?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也闡述過,除了美國國債供需失衡問題外,大量對沖基金可能正在進行解杠桿操作,加劇了中長期國債價格的暴跌。

那你會說了,8月之前歐美日韓股市漲很多啊,也沒見A股跟漲,頗有皆A股獨跌的存在。

這不完全對。雖然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其股市仍然算是小眾市場,在全球來看也僅屬于新興市場范疇,不能完全跟歐美日股市來進行直接對比。

據統計,在美股上市的EMXC(一只剔除中國的新興市場 ETF)與CNYA(一只專門跟蹤A股的ETF),兩者走勢基本一致。

還有多少人在死扛?2

也就是說,A股漲跌沒有什么特殊性,與其他新興市場大體一致,即2018年普跌,2020年和2021年大漲,2022年開始一路下跌。只不過,A股波動會更大一些,漲的時候漲得更猛,而跌的時候會跌得更猛。而新興市場大體走勢步調則跟10年期美債收益率成負相關關系。

02

從上周三開始,A股連續加速下跌,白馬權重股跌幅更猛。這其中可能原因之一是已經出現了基民贖回潮,跟2020年極其火熱的基金申購潮成鏡像關系。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2年上半年,滬深300下跌9%,但重倉股基金份額增加296億。下半年,滬深300下跌13%,基民依然基于過去核心優質資產的信仰,越跌越買,其重倉股基金份額逆勢增加486億。

今年,不一樣了。一季度,滬深300累漲4%,但重倉股票基金總份額減少284億。二季度,滬深300累跌5%,重倉股票基金總份額減少882億。

雖然上半年滬指錄得正收益,滬深300僅下跌0.75%,但機構重倉股跌幅明顯更大,加劇了基民贖回。數據顯示,二季度重倉股票基金總規模掉到4.38萬億元,減少超3500億元。

7月至今,滬深300累跌近10%,那么基民贖回解杠桿的風險就越大。雖然現在沒有總數據來證明此種現象,但邏輯推理應該是如此。

我們可以從已經披露三季報一些基金來顯微知著。

2021年9月,國投瑞銀旗下某只新能源基金管理規模大漲至200億元,而年初僅僅只有15億元。而后,新能源行情見頂,一路下跌至今。但在今年上半年之前,該基金管理規模仍然為200億元,可見很多基民越跌越補。但到了三季度,管理規模突襲縮水了50億元。

可見,今年三季度加速下跌,終究還是擊潰了一部分基民最后的信仰和底線,迫使其割肉出局。當前這種狀態持續越久,更大范圍的基民贖回潮恐怕也難以避免。

而要斬斷當下惡性循環狀態,平準基金入市可能是為數不多可以力挽狂瀾的工具手段了。 

對于平準基金,其實市場也非常期待與渴望。近日,國金證券發文《東風何在?呼吁平準基金加快落地》,也呼吁平準基金加快成立,為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促使A股回歸更為理性的基本面邏輯。

平準基金的規模多少才合適?中信證券研究分析稱,結合市場實踐,平準基金的規模多在總市值的3%-6%之間,即2.8-5.6萬億元。

而推出時間上,或可以期待月底。據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稱,全國性金融工作會議將于10月30日至31日舉行,重點討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等議題,其中包括應對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而這樣高級別的金融工作會議是5年召開一次,上一次還是2017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

03

在2021年2月之前,市場在北向資金的帶動下,一直扎堆搞大盤成長股,持續時間長達5年。而后,進行了一輪大的切換,滬深300一路暴跌,主要觸發因素是因為美聯儲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加息周期。

有人疑惑了,美聯儲明明不是2022年才開始加息的嗎,但為什么2021年春節之后,就發生了大的切換?其實,在美聯儲真正實施加息之前,美國通脹就有持續上升的苗頭,10年期美債收益率早就大幅攀升了,在2021年1月已經達到1%以上,而幾個月之前僅僅只有0.5%。

2021年初,確立了美債利率出現大拐點。后來,通脹不斷攀升,美聯儲被迫大幅加息至今,美債也持續攀升,自然對成長股是極為不利的。

我們把滬深300指數與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放在一起來看,基本走勢是一致的。

還有多少人在死扛?3

在大盤成長風格大跌行情之下,食品飲料板塊無法幸免。但啤酒賽道中的青島啤酒卻表現游刃有余。2021年2月至今,青啤下跌12%,大幅跑贏滬深300的-40%和食品飲料-45.9%。并且,青啤還在今年4月創下歷史新高。

Why?

最近幾年,包括青啤在內的啤酒龍頭均在做結構化的產品升級,噸價逐步提高,ROE持續上升。并且,啤酒單價不高,其消費受到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也要小于白酒。

因此,青啤最近3年業績保持良好增長。據財報,2020-2022年及2023H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8.86%、43.34%、17.59%、20.11%。

但重慶啤酒跟青啤不一樣,現價較2021年7月累計下跌逾60%,與其他消費白馬表現并無二致。業績表現遇阻主要邏輯有兩點:

第一,重慶啤酒大本營在西部,正在走全國化邏輯,其擴張速度與深度受到宏觀經濟的波及影響會更大一些。

第二,重慶啤酒自身經營遇到一些困境,且在東部省份進行擴張時遭遇了同行的防御反擊,其業績確定性沒有青啤那么強。而青啤不追求放量了,不追求更多市場份額了,比較專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噸價,業績增長確定性比較強。

近日,青啤還遭遇了一個從天而降的“黑天鵝”——小便風波。但最新事件進展是,據媒體援引知情者稱并非原料倉庫、也非青啤員工。

今日,青啤開盤暴跌近7%,而后一度翻紅,最終微跌0.37%。這樣的事情讓人啼笑皆非,想起上次鼠頭鴨脖事件導致絕味鴨脖暴跌,也曾莫名躺槍。

在這樣惡劣的大盤環境下,青啤表現還算是穩的。一旦大盤以及消費板塊回暖,青啤是值得高看一眼的。

04

經過連續數日的加速下跌之后,A股的估值更加便宜了。當前,滬深300指數PE為11.07倍,略微高于2020年3月最低的10.76倍和2022年10月最低點的10.4倍。

還有多少人在死扛?5

對于中長期投資者而言,滬深300已經具備了非常良好的投資價值,估值回歸是必然會發生的。但基于當前美債利率高企、地緣政治風險,不要一把梭,網格化定投交易或許是更好策略。

都跌到這個份上了,且行且珍惜。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

欧美性爱一区二区,欧美性爱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性爱怡红院,欧美性爱淫淫网,欧美性爱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