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 投稿專欄 / 課堂 / 熱點 / 視頻 / 戰略 > 醫藥板塊再現強勢反彈 春日可待?投資人這樣看

醫藥板塊再現強勢反彈 春日可待?投資人這樣看

2023-02-27 10:11? 來源:科創板日報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科創板日報

從去年10月開始,已經持續走低一年多的醫藥板塊,特別是港股醫藥終于迎來久違上漲,令市場為之一振。

整個醫藥圈也隨之一掃往日沉悶,各種會議交流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大家更有了開玩笑的心情?!霸卺t藥熊市的時候,沒人會請我做嘉賓。等到市場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呢,就開始有人請。但如果大家看見我出現在各種論壇、會場面積比現在大幾倍的時候,那么建議大家還是要適當降倉位?!痹诮诘囊粓鰰h圓桌討論中,作為嘉賓之一的德傳醫療基金董事長姜廣策笑言自己就是這樣一個風向標。

與此同時,似乎是要為回暖的行情再添一把火,沉寂許久的創新藥市場又屢屢傳出重磅消息:恒瑞、石藥、和黃醫藥、康諾亞等多家企業的國產在研創新產品加速借船出海,紛紛與外資巨頭達成海外授權(License-out)交易…

醫藥下一個周期是否已經開始?創新藥市場是否寒冬將盡春日可待?隨著市場回暖情緒向好,這些問題已然成為當下討論最多的焦點話題。

▌行情啟動背后

雖然A股、港股走勢趨同,但本輪醫藥行情以港股領頭。其中港股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藥品及生物科技指數從去年十月至今,分別累計上漲32%和37%。同期,據Wind數據顯示,申萬醫藥指數漲幅在25%左右。

▌行情啟動背后▌行情啟動背后2

圖|去年10月以來,港股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藥品及生物科技指數持續走高

有分析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港股醫藥板塊的上漲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除了全球美元的流動性以外,另外還要看行業基本面變化。而和上一輪醫藥牛市類似,這一波行情的啟動同樣有美元加息拐點的預期這一因素的催化。

從基本面看,自2021年7月國家藥品監管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簡稱“《指導原則》”)之后,國內創新藥的研發就開始了供給側改革和去泡沫化,“一些重復研發的管線被陸續出清,留下來的優質管線的臨床入組速度則會加快,難度也會降低,更利于行業的內生增長”。

與此同時,經過7、8年的研發投入以后,目前很多頭部上市公司的重要管線已經進入到三期臨床,甚至是商業化的階段,這就意味著這些產品研發和商業化成功的幾率也在加大,同樣會帶動估值的提升。

醫藥上一輪牛市起于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港股醫藥和A股醫藥分別累計上漲160%和120%,隨后便轉入下行通道。而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調整,2022的醫藥板塊無論是整體估值還是公募基金持倉比例都落到歷史低點。因此,對于本輪醫藥行情,此前市場也有觀點認為是觸底后的反彈。

另一位基金經理則認為,“確定性成長的預期被重新建立了起來”對于這一波醫藥行情同樣至關重要。

“醫藥不是買便宜,而是買成長,但又不是那種爆發式的增長,而是確定性成長。2021年下半年起醫藥板塊為什么會走弱?除了比較貴、透支了很多年的成長以外,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正是在于當時建立不起一個中長期的成長預期,也就是確定性消失了?!睂Ψ奖硎?。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強政策驅動的一個行業,醫藥市場的走向因此與醫保支付政策深度關聯。

具體來看,目前醫改主要圍繞“價格”和“支付”展開,核心抓手包括醫保談判、國家帶量采購、DRGs付費(Diagnosis Related Group,按病種付費)等。而自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每年一次的醫保目錄調整和談判、以及每年完成至少兩輪的藥品帶量采購已是常態化。 也就是從2022年起,政策端一改常態,開始有利好消息不斷釋放,包括集采競價規則越來越寬松降價越來越溫和、創新醫療產品獲得集采以及DRGs付費的豁免等,這些信號在增加市場確定性的同時,也大大提振了市場信心。

因此,從整體而言,目前醫藥創新仍然處于一個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皬慕衲昴瓿醯尼t保談判來看,很多國產創新藥的降價幅度都要比原來預期的小??梢钥吹降氖?,目前政策在扶持創新、臨床有價值的產品上面,已經慢慢找到一些思路?!眹墩猩潭驴偨浝碇苣丝≈赋?。

▌向好中仍帶有謹慎

不過,雖然情緒面已經先行回暖,但在很多人看來,醫藥后市的投資仍然需要通過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來獲取收益,要自下而上優選賽道與個股。因此,這也與上一波醫藥牛市中,“頭部企業可以被一致看好、選對賽道就等于躺贏”形成本質區別。

這樣的市場顯然變數不少,但優秀的投資人更善于在變化中找到“不變”。而在姜廣策看來,醫藥投資的核心不變就是炒成長,“炒醫藥股就是賺企業成長的錢”。

“我最喜歡的醫藥股是怎么樣的呢?就是小市值,但是有重磅產品,因此可以帶來足夠的成長空間??苿摪搴芏鄠€股都屬于這一類,企業創新屬性和產品力都足夠強,但市值又不大。這樣的公司我覺得機會相對來說會比較大?!彼f。

另一方面,也有投資人指出,在這一波反彈行情中,情緒面確實是在向好發展,但基本面是否已經轉暖仍有待觀察,而這還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此波行情的延續性。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截止2月24日,科創板醫療板塊82家上市公司(包含生物制品、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中,一共有20家企業披露了2022年業績快報,接近四分之一。那么,從這些已披露業績快報的企業中,我們是否能捕捉到更多確定性?

▌向好中仍帶有謹慎3

從以上20家企業的表現來看,雖然創新藥企業已有產品商業化落地,并開始貢獻現金流,但龐大的研發費用支出仍然讓企業面臨虧損,如神州細胞、邁威生物。

與此同時,即便受到新冠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不少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還是交出了亮眼成績單,營收和業績增速均要在30%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驗證了科創板企業的成長性。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心臟電生理、細胞培養基、體外診斷(IVD)、眼科醫療等細分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創新藥市場遇冷,但提供外包服務的的CXO企業整體依然不改業績增長態勢。


其中,臨床前一體化CRO美迪西實現營業收入17.02億元,同比增長45.85%;凈利潤3.63億元,同比增長28.6%。另據美迪西,2022年公司新簽訂單保持持續增 長,新簽訂單34.58億元,增長率達41.01%。同時布局臨床前和臨床CRO業務的陽光諾和實現營業收入6.8億元,同比增長37.73%;凈利潤1.58億元,同比增長49.8%。

在創新藥寒冬中,不少制藥企業為求生只能砍管線賣廠房。而業界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管是大藥廠還是biotech,其中大部分企業仍將繼續節衣縮食、收縮管線,把重心和有限的資金進一步聚焦到最有希望及進展居前的管線上來。

不過,對于醫藥“賣水人”CXO公司來說,這既會帶來挑戰又不乏機會:“制藥企業對資金使用更加謹慎的態度和安排,從長期來看,預計會對CRO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不同的企業所受影響會有所差異;另一方面,在前幾年市場膨脹的時候,很多創新藥企都選擇自建產能,希望自己包攬乙方業務。但據我們的觀察,隨著市場的冷靜,這樣的現象減少了。因此,這又會讓很多項目和訂單再次轉移到乙方CXO?!倍Y來亞洲基金合伙人鄒潔羽表示。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

欧美性爱一区二区,欧美性爱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性爱怡红院,欧美性爱淫淫网,欧美性爱影院